江干治水:拆除沿河違建打造景觀走廊
更新時間:2014-08-10 12:29
來源:
作者:
閱讀:996
經過一次全方位的“梳洗”后,如今的大農港,早已成了丁橋板塊人與環(huán)境和諧共融的一條東西向景觀走廊。10米寬的綠化帶將喧囂的馬路隔絕,就如置身在城市中的花園,云墻、點石、竹籬笆、花架、木質水榭、木棧道等建筑小品,給河流增添了不少文化氣息;沿河慢跑、在親水平臺休憩,丁橋人就這樣地倚河而居、倚河而業(yè)、倚河而游中。
這樣的沿河慢行系統(tǒng),在江干要逐步推開,打造一條條有特色的河道景觀綠化帶。
古語云,“量腹面食,度身裁衣。”治水亦如此,同樣要找準根源,對癥下藥,方能治出成效。
在江干,“五水共治”主要是“治水先治岸”。其撒手锏,則是“雙清”專項行動。
他們通過清除沿河違法建筑和清除排污口,帶動一批污染源的消失,減少入河污染,來提升轄區(qū)內河道周邊潔化、凈化、序化、綠化水平,從而改善河道水環(huán)境。
今年早已過半,作為杭州五水共治的主戰(zhàn)場,江干又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期中成績單”呢?
就拿彭埠鎮(zhèn)引水河來說,全長約3.3公里,河道兩側共有2萬余平方米違法建筑,各類排污口400余個,每天有大量污水直排入河,水質為劣五類,年初江干區(qū)排定計劃,通過兩個“100天”,拆除河岸兩側所有違法建筑,帶動102個排污口自然消除,減少入河污染量約400噸/日,目前引水河的水質已由劣V類提升為IV類水,并通過了黑臭河道消除初驗收。
今年上半年,江干的“雙清”行動的重點是拆除違法建筑,以拆違帶動沿河排污口“滅口”,以拆違帶動沿河綠地恢復。
比如閘弄口街道,則以丁杭港整治工程為核心,將堯典橋路、董家橋路、顧家畈路等路段定為重點設施改造區(qū)域。僅在今年2月即一舉拆除丁杭港兩側歷史違建2030平方米,順利解決了困擾周圍居民近20年的歷史違建問題。
截至7月底,全區(qū)共拆除各類河道兩側違法建筑341處,面積達9.81萬平方米,占總量的100%,半年就已達成全年目標;消除排污口262個,占全年消除總量的72%,其中由拆違帶動的排污口“滅口”達141個,減少入河污染量1600噸/日。拆違后河道兩岸拆違空地的復綠工作也迅速啟動,確保能夠“拆一處復綠一處”,目前共復綠河道14條,面積達40900平方米。
下一步,江干區(qū)“五水共治”的工作重點是加快推進截污納管工程,積極協(xié)調市級建設主體,確保盡快建成轄區(qū)內大型污水泵站、污水管網,確保污水不入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lián)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