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峰河變“黃河” 污水池建在兩地交界就能蒙混過關?
水污染防治不只要管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避免“以鄰為壑”,各地理當提高“一盤棋”意識,建立起有效跨區(qū)域聯(lián)防共治機制。
近日,有湖南環(huán)保志愿者在網(wǎng)上發(fā)文反映,稱資江一級支流,煥新村及下游區(qū)域受到污染,原本清澈的河水變成了“黃河”,沿岸民眾健康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志愿者現(xiàn)場調查后認為系上游戴家灣煤礦廢水直排所致。按新化縣河長辦的回復,該煤礦老板為逃避非法排污打擊,將污水池建于新化縣與冷水江市交界處,新化查處時說土地是冷水江的,冷水江查處時說是新化地界。
資江由冷水江市入新化縣,為長江支流,而作為資江一級支流的青峰河卻變成“黃河”,這讓人痛心。耐人尋味的是,對于其遭到污染的問題,“比鄰”的冷水江市和新化縣卻說法不一。
新化縣相關部門承認,青峰河河水污染也包括本地污染,并回復稱目前“正在做污水收集處理方案”,但除了本地污染,還有來自上游冷水江市煤礦的輸入性污染。對于涉事煤礦疑似非法排污一事,新化縣環(huán)保局等部門調查認為,戴家灣煤礦“肉眼可見未做到達標排放”,還存在煤礦渣土隨意傾倒等問題。冷水江市環(huán)保局則表示,戴家灣煤礦不排除有偷排的嫌疑,但證據(jù)不足。
雙方看似各有道理,而涉事企業(yè)在兩地交界建污水池以逃避監(jiān)管的企圖,沒準也會在“說法歧異”中得逞。但污染問題終歸就擺在那,青峰河靜靜變成“黃河”,受苦的是沿岸的民眾。
從報道來看,這樣的局面持續(xù)的時間已經(jīng)不算短。早在2017年,戴家灣煤礦就被志愿者舉報非法排污,當年8月1日,冷水江市環(huán)保局對戴家灣煤礦下達了《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并對該煤礦進行立案調查。當時的整改結果如何,立案調查何種結論,新聞并未呈現(xiàn),我們不得而知。
但如今該煤礦存在“肉眼可見的未做到達標排放”問題,那無疑表明,整改有待繼續(xù)和加碼。對于一家各方反映疑似有問題、不達標排放“肉眼可見”的煤礦,作為屬地的冷水江有關部門顯然應該加強監(jiān)管,在志愿者“現(xiàn)場調查認為系上游戴家灣煤礦廢水直排所致“的背景下,才進行采樣,責令該公司穩(wěn)定運行污染防治設施,加強管理,難脫懶政之嫌。
對于這起污染事件,新化縣有關方面也難言完全盡到責任。青峰河被污染,新化縣也存在礦區(qū)礦井滲漏水等本地污染源,但新化縣當?shù)貙Υ宋廴締栴}處理似乎也慢吞吞。對于戴家灣煤礦的輸入性污染,新化縣與冷水江市也該共商共治,而不是對這起并不復雜的煤礦排污事件“扯皮”。
事實上,新化縣和冷水江市,同屬婁底這一地級市。一個地級市轄區(qū)內的跨縣污染,協(xié)調起來顯然要比跨市、跨省的問題容易得多。
從報道看,在青峰河邊,三塊(市級、鎮(zhèn)級、村級)河長公示牌在“黃河”的映襯下一字排開,極為刺眼。記者分別致電三級河長,電話要不未接通要不關機。河流污染已經(jīng)如此嚴重,卻不見河長心疼,甚至連河長影子都找不到,這樣的河長制確定不是擺設?在這樣的管束力度下,企業(yè)將污水池建在兩地交界處以蒙混過關的企圖,又怎能不得逞?
青峰河變成了“黃河”,背后是幾方守土失責。本質上,水污染防治不只要管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要避免“以鄰為壑”,各地理當提高“一盤棋”意識,建立起有效跨區(qū)域聯(lián)防共治機制。而對這樣一個并不復雜的跨縣污染問題,也沒理由管不好。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