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應補齊“無廢”處置短板
【谷騰環(huán)保網訊】老舊拆除、新房裝修、道路更新等產生數(shù)量龐大的建筑垃圾成分混雜,不經處置無法直接利用,隨意傾倒,對環(huán)境的危害更大。而且,由于本地處置能力嚴重不足,多地跨區(qū)域非法傾倒問題多發(fā)頻發(fā),屢禁不止。
建筑垃圾的處置利用是個老問題,近年來各地進行了諸多有效的探索。筆者所在的蘇北徐州,作為國家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之一,在持續(xù)深化“無廢城市”建設中,制訂出臺了《徐州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辦法》,加快推進建筑垃圾全程管理,推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中取得較好的成效。
走進建筑垃圾資源化加工車間,看到廢石生產線、拆除垃圾生產線、裝修裝飾垃圾生產線正在開展破碎、分揀、篩選。這些設備設施生產工藝并不復雜,對建筑拆遷、裝修垃圾進行破碎篩分后,分選為再生骨料、一般可燃物、廢金屬和泥沙料,資源化綜合利用率超過90%。其中,再生骨料作為原料,可以直接銷售,也可以生產混凝土或免燒磚。
建筑垃圾處置的末端是制磚。再生骨料經過混合配比、攪拌、高壓壓制、入窯養(yǎng)護等工序后,成為一塊塊外觀質感好、抗壓強度高的成品磚。利用可調試壓制模具工藝,制磚線可以生產出彩色地面磚、路沿石、護坡磚、承重砌塊等不同種類的成品磚,滿足房屋建筑、綠化園林、高速護坡、河道坡岸等不同用途。
徐州市通過統(tǒng)籌規(guī)劃、布局,對建筑垃圾進行集中、規(guī)范化、資源化處理,不僅解決了建筑垃圾堆放帶來的污染問題,生產出的再生建材,還能反哺于城鄉(xiāng)建設。筆者印象最為深刻的是,縣鄉(xiāng)村水泥路面升級改造中,農村公路更新下來的水泥硬塊漫山遍野滿積在路邊田頭,一條簡易回收線建成后,很快“吃干榨盡”水泥硬塊又復原成了砂子、石子。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建筑垃圾經過加工又變成了建筑材料,成了處置利用企業(yè)的“香餑餑”;厥绽迷诋a生經濟價值同時也產生了環(huán)境效益,砂子、石子的再生大大地減輕了重新開采對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按自然堆積高5米計算,一萬噸建筑垃圾占地兩畝,每處理1萬噸建筑垃圾,可帶來近90萬元的新增產值。
當然,也要看到,城市大小的差異、地區(qū)的不同,各地在建筑垃圾處理的容量上存在差異,一些大城市之所以成為跨省倒垃圾的多發(fā)地,正是因為垃圾量大但垃圾處理的空間有限。建立與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類似的市場化機制,推動建筑垃圾處理的合法跨區(qū)域合作也不適為一種好的處置措施。
建筑垃圾是城鎮(zhèn)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只要城鄉(xiāng)不斷提升改造就一定會產生建筑垃圾,今天的工程或許就是將來某天的建筑垃圾。補齊建筑垃圾“無廢”化消納處置的短板,通過“無廢”建設打通建筑垃圾資源化的難點和堵點,建筑垃圾都送去資源化了,建筑垃圾這個“城市病”自然也會治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