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及實施建議
0.引言
近十年來.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急劇增加,據(jù)中國城市環(huán)境衛(wèi)生協(xié)會提供的數(shù)據(jù).目前,我國人均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440Kg,全國城市垃圾的年產生量達1.5億噸,且每年以8%一10%的速度增長,全國歷年垃圾存量以超過60億噸。同時,隨著中國居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生活垃圾的成分也發(fā)生著較大的變化。為了真正實現(xiàn)垃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城市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成了實現(xiàn)城市生活垃圾現(xiàn)代化處理的基礎工程。
1.垃圾分類收集的意義
1.1兩種垃圾收集方式比較
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從垃圾成分的角度劃分,可分為兩類:混合收集和分類收集。
混和收集是指將用戶產生的各種垃圾混合在一起收集這種收集方式簡單、易行,對垃圾收集設施及作業(yè)方式要求都比較低,收集費用也較小,是目前世界各國應用最廣泛、歷史最悠久的收集方式。但是,這種收集方式降低了生活垃圾中有用物質的純度和其再利用的價值,同時增加了垃圾后續(xù)處理和處置的難度,提高了垃圾處理的總費用.使不能滿足垃圾處理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原則的。因此.無論是從垃圾處理的要求,還是從資源回收的角度看,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都是不可采取的。分類收集是指在垃圾被丟棄之前或在丟棄時,按照垃圾成分不同分類或部分存放。由于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總量,提高回收物質的純度和數(shù)量,有利于垃圾的進一步處理和再生利用.并能降低垃圾運輸及處理費用,符合垃圾處理的三化原則,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了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三者有效統(tǒng)一,是未來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和管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1.2分類收集對垃圾處理處置的影響
1.2.1對衛(wèi)生填埋的影響
衛(wèi)生填埋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垃圾處理技術,其從古老的垃圾簡單堆放和填埋處置技術基礎上發(fā)展起來,通過采取防滲、覆土和氣體導排設施,消除了簡單填埋帶來的各種安全、衛(wèi)生和環(huán)境污染的一種最終處置技術。目前,垃圾填埋約占城市垃圾處理量的90%以上,但由于垃圾填埋作業(yè)的機械設備陳舊老化、品種單一、不定型.難以滿足真正意義上的衛(wèi)生填埋的需要。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使得各種垃圾未經處理就直接進入填埋場,造成了垃圾滲濾液——一種高濃度有機廢水的極難處理,因此,中國目前尚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衛(wèi)生填埋場,垃圾滲濾水的處理技術至今也仍然未妥善解決。同時,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混合垃圾的處理量急劇增大,垃圾填埋場的數(shù)量急待增加.占用寶貴的土地資源。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使可回收利用的那部分資源進行回收利用,只剩下最終完全沒有利用價值的那部分進行填埋.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衛(wèi)生填埋場的填埋負荷,延長衛(wèi)生填埋場的使用年限,減少填埋場的數(shù)量,并克服由垃圾衛(wèi)生填埋帶來的一些負面環(huán)境影響。
1.2.2對焚燒的影響
焚燒技術作為一種可同時實現(xiàn)城市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的垃圾處理技術,在一些發(fā)達國家,尤其在日本等經濟發(fā)達而土地資源緊張的國家受到歡迎。垃圾焚燒一般都和能源利用相結合。隨著我國經濟發(fā)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有機物含量增加。許多城市開始籌建垃圾焚燒廠,但同時,這也對焚燒垃圾的成分和熱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垃圾的分類收集,將可燃的垃圾和不可燃垃圾的分類,減少水分進入可燃垃圾,必將促進垃圾焚燒技術在全國各地的使用和推廣。
1.2.3對堆肥的影響
隨著城市煤氣化率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中有機質的含量最高已達到50%一70%。目前,許多城市自行設計了適合中國的機械化垃圾堆肥處理生產線,許多城市還有相當一部分的簡易垃圾堆肥場。但是由于生活垃圾的混合收集,各種垃圾混雜在一起,導致了用于堆肥的垃圾原料有機成分含量低,玻璃、塑料和金屬等不適于進人農田的成分含量高,堆肥產品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致使銷路不佳。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推廣,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目前垃圾堆肥所面臨的困境,并促進生活垃圾堆肥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和應用。
2.分類收集的實施建議
2.1垃圾分類“因城而異”
垃圾分類是以有利于垃圾處理和資源有效利用為目的的,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處置方式不同。將最終決定著各城市生活垃圾具體分類收集方案的各異。如果不全面考慮當?shù)乩幚砗唾Y源利用的對象、技術和能力,而盲目地進行各種類別分類收集,結果只會使垃圾并未得到有效的充分處理和資源利用.垃圾分類也將失去真正的實際意義。由于各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同.垃圾成分各異,導致垃圾分類復雜,處理和資源利用的方法眾多。一般而言,可按層次先分級再分類別,一般分成3級:
第一級:Ai……An
第二級:Bi……Bn Bj……Bm
第三級:CiCn……CjCmCkCpCi……Cq
第一級類別為多種物質的集合.具體是指可采用同種處理和資源利用方法的物質集合,或具有某種相同性質的物質集合。第一級類別主要有可燃垃圾、可堆肥垃圾、可回收垃圾、粗大垃圾和有害垃圾等;第二級類別大多指具有相同理化性質的某類物質,如塑料、玻璃和金屬等,少數(shù)是指具有相同使用功能的某類物質,如瓶罐類、電池等;第三級類別是垃圾中的典型物質,對象具體明確,分類后有利于選擇適宜的技術進行資源回收和再生利用。
垃圾類別的劃分用在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實施中,表現(xiàn)為:不同城市應根據(jù)其主要處理設施的不同.對垃圾進行不同級別的分類。如:若城市垃圾處理設施主要是填埋場,應將垃圾分為可回收與不可回收垃圾進行收集,如:紙、金屬、玻璃、橡膠等回收利用,其他不可回收則填埋;若處理設施為填埋場+生化處理場,應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可堆肥和可填埋進行收集.將可回收垃圾進行回收利用.可堆肥垃圾通過堆肥和厭氧消化等方式處理.其余以無機為主的則進行填埋:
若處理設施為填埋場+焚燒廠,應將垃圾分為可燃、不可燃的可回收和其他不可燃垃圾進行收集,可燃垃圾如紙、織物、廚房垃圾、草木、塑料薄膜等進行焚燒,不可燃的可回收的則回收利用,其他進行填埋;若處理設施為填埋場+堆肥+焚燒,應將垃圾分為可回收、可堆肥、可燃和不可燃垃圾進行收集,依類別進行可回收利用、堆肥或厭氧消化、焚化和衛(wèi)生填埋。除以上分類外,對于有害垃圾,如電池、日光燈管等含重金屬的垃圾必須單獨收集,然后進行安全處理。
2.2垃圾回收產業(yè)化
韓國已在1992年又頒發(fā)了“垃圾資源回收規(guī)定”。鼓勵垃圾回收加工處理,扶持和資助垃圾回收工業(yè),并對有關技術研究給予資助。法國為了推動垃圾回收產業(yè)化發(fā)展。在國內的2O多個城市建立垃圾發(fā)電廠,將已擁有的220個大型垃圾處理廠改造成垃圾發(fā)電廠。同時,法國的幾所大學已表示向有關企業(yè)轉讓技術和幫助培訓專門人才。
垃圾回收的產業(yè)化,在我國也曾或還在以一定形式存在。建國初。人們生活簡樸,大部分垃圾資源在丟棄之前被賣到廢(上接第337頁)品收購站,各類加工廠對其進行資源回收利用。但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人們無暇將可用資源賣到廢品收購站。這就孕育了“百萬拾荒大軍”,據(jù)統(tǒng)計,經過“拾荒”行為的過濾,生活垃圾廢品類下降16%,有機組分下降39%。但通過“拾荒”渠道對資源的利用水平極低,只顧牟利,不考慮污染。據(jù)有關部門統(tǒng)計, 2o05年垃圾資源回用率不足44%。對于這些“拾荒大軍”,我國政府可以模仿巴西政府,對其改造,建立“拾荒者合作社”。對于我國的垃圾回收產業(yè)化模式,可以為:對于“值錢”的、大批量的生活垃圾,居民或社會單位可以直接聯(lián)系相關回收單位進行上門回收,環(huán)衛(wèi)部門對兩類生活垃圾分別進行收集.堆肥型垃圾直接運到城市垃圾處理場的堆肥單元進行堆肥處理.將非堆肥型垃圾運到“合作社”的工作車間,進行垃圾的半自動化半人工分類。垃圾回收產業(yè)化除了對城市垃圾分類收集是一個很強的催化劑外,還促進了經濟的發(fā)展,提供了大量的就業(yè)崗位。
2.3加強分類運輸、分類處理技術
我國建設部于2000年4月在全國范圍內選定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杭州、廈門、桂林8個城市作為垃圾分類收集的試點城市。垃圾分類收集在我國實踐時暴露出的問題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分類收集做不到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挫傷了群眾進行分類收集的積極性。同時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我們知道,垃圾分類收集不是一個單獨的問題.而是一個系統(tǒng)的問題.解決垃圾分類收集的后續(xù)問題,是影響能否實現(xiàn)垃圾分類收集的關鍵。垃圾運輸和處理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減少管理和工藝上的成本,最終會推動人們分類收集垃圾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略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