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顆粒污泥在美國的當下和未來
【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訊】談論污水處理界的技術創(chuàng)新,好氧顆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簡稱AGS)是近幾年頗受關注的明星技術。與傳統(tǒng)活性污泥方法相比,好氧顆粒污泥有更好的沉降性能、更好的生物富集能力,以及更強的抗沖擊能力。
好氧顆粒污泥自發(fā)形成立體分層的微生物群落,包含聚磷菌(PAOs)、氨氧化菌(AOB)、亞硝酸鹽氧化菌(NOB)、反硝化異養(yǎng)菌,甚至還有厭氧氨氧化菌(anammox)。它的分層結構使得顆粒污泥通過底物擴散傳質(zhì)作用形成好氧層、缺氧層以及厭氧層,實現(xiàn)COD以及氮磷的去除。好氧顆粒的形式大大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能,不需要生物絮凝來進行泥水分離。
在學界,雖然有不少有關好氧顆粒污泥的形成機理的研究,但尚未有統(tǒng)一的共識。流體動力學剪切、基于沉降速度的物理選擇、污泥與進水接觸過程的流態(tài)、溶解氧濃度、進料/停料比、進水成分、有機負載率,以及群體感應(quorum sensing)和胞外聚合物(EPS)的聚集都是曾被研究的因素。
盡管尚未有統(tǒng)一的理論共識,但這不妨礙工程師在過去幾年里對好氧顆粒污泥(AGS)的工程應用進行優(yōu)化和革新,例如一年多前,小編就寫過一篇文章,和讀者們一起了解了瑞士的一個團隊是如何在傳統(tǒng)A2O工藝里培養(yǎng)出好氧顆粒污泥的。
除了荷蘭和瑞士,北半球的另一邊——美國,也有幾個地方的團隊在進行好氧顆粒污泥的研發(fā)。在本期《水星漫談》專欄里,我們來看看美國污水工程公司對好氧顆粒污泥有何心得分享。
好氧顆粒污泥在美國
當下的AGS工藝
大家應該都知道,好氧顆粒污泥 (AGS)的商業(yè)應用首先源自荷蘭的RoyalHaskoning公司,并且主要通過序批式反應器 (SBR)的形式實現(xiàn)。該公司為此工藝取名Nereda®,據(jù)稱全球如今已經(jīng)積累了100個工程案例。這項工藝在美國的許可權授予了Aqua-Aerobic Systems公司,后者對該專利工藝取名AquaNereda®。
為了實現(xiàn)污水處理的連續(xù)運行,一般污水廠會設置至少3個并聯(lián)的SBR反應池,每個反應池都包含進水(fill-draw)、曝氣/反應(aerate/react)和沉淀(沉淀)的工作過程。當然實際的反應池數(shù)量和池容取決于平均和峰值進水流量和負荷,以及廠區(qū)的可用占地空間。
目前好氧顆粒污泥在美國的案例的進水流量一般小于20000m³/天。正如上邊所說,受到SBR工藝的原理限制,要在更大規(guī)模的污水廠應用Nereda或者AquaNereda工藝,需要更大或更多的反應池,這也意味著更多的配套管道和輔助設備,控制的復雜性也隨之增加。這也許就是目前沒有更大規(guī)模的工程案例投產(chǎn)運行的原因之一。
但另一方面,隨著業(yè)界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好氧顆粒污泥工藝的優(yōu)點,以及技術供應商經(jīng)驗的積累,好氧顆粒污泥的全球業(yè)績正在逐步上漲。美國的Corallo公司在2022年就對此工藝進行過內(nèi)部評估,他們認為符合以下條件的污水廠適合選用基于SBR的好氧顆粒污泥工藝:
· 日處理量小于90000m³/天(20mgd);
· 污水廠屬于綠地新建類型;
· 污水廠采用非傳統(tǒng)活性污泥法,例如滴濾池、瀉湖(lagoons);
· 污水廠雖然采用活性污泥法,但相關設備可以停用,并且能有地方在棄置的曝氣池和沉淀池旁新建SBR反應池;
· 運行人員有能力應對并聯(lián)式SBR工藝的復雜性及日常維護。
隨著案例的積累,基于SBR的好氧顆粒污泥工藝也有了一些創(chuàng)新優(yōu)化,例如:
01 顆粒接觸穩(wěn)定化
通過減少曝氣量,AGS工藝可以應對由于暴雨導致的增加的峰值流量。這確保顆粒污泥在高溢流率下得以保留,確保出水達標排放。
02 具有恢復力的顆粒選擇
在 SBR工藝中,非顆粒的絮狀污泥會隨溢流排出。旋流分離器可以挑選出沉降性能最佳的顆粒污泥并回流到反應池中。
03 A段好氧顆粒污泥
在 AGS 的進水階段創(chuàng)造厭氧區(qū)下,處于饑餓(starved)狀態(tài)的顆粒污泥有能力吸附大量BOD。這部分BOD可以轉化成沼氣。
未來的AGS工藝
活性污泥法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小編在此前也介紹過,活性污泥法的原型就是一個間歇式的生化過程,隨著時間演變才變成如今常見的推流式的連續(xù)多反應池模式。與間歇式工藝相比,連續(xù)式的反應池構造的建造成本更低,并且有更大的處理能力。
過去幾年,隨著工藝工程師對好氧顆粒污泥形成機制認識的加深,我們看到越來越多連續(xù)式的主流AGS的案例,例如Brown and Caldwell公司在科羅拉多州Pueblo城的JD再生水廠(James R. Dilorio Water Reclamation Facility)的案例。
美國的Corallo公司則認為,要在推流式反應池的構造中還原SBG工藝的原理,需要創(chuàng)造以下條件:
1. 厭氧吸附區(qū)——進水先通過基質(zhì)充裕階段的“飽食”(feast conditions) 區(qū)域,這里的顆粒污泥處于靜置和饑餓的狀態(tài);
2. 厭氧/好氧交替區(qū)——這是一個基質(zhì)匱乏的“饑餓”(famine)區(qū)域,提供溫和混合,有助造粒;
3. 重復飽食-饑餓的循環(huán);
4. 旋流分離器——位于反應池末端,截留的污泥顆粒回流到厭氧吸附區(qū)。
除了上述的Brown and Caldwell和Corallo,美國還有其他公司和污水廠在進行主流好氧顆粒污泥的測試研發(fā),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通過留言或者私信和我們進行進一步的交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