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電廠煙氣變甲醇
更新時間:2025-01-23 10:24
來源:中國環(huán)境
作者:
閱讀:774
【谷騰環(huán)保網訊】成功運行72小時,通過性能試驗考核。近日,全國首個火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的全流程試驗項目在上海順利完成。
該項目由華東理工大學與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申能股份)通過產學研合作,在上海外高橋第三發(fā)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外三電廠)建立了一套燃煤電廠煙氣捕集二氧化碳制甲醇的示范裝置,規(guī)模為1萬噸/年。
這一項目是教育部“氫能綠色制造與利用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5大工程示范之一,也是上海市科委“科技創(chuàng)新行動計劃”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專項項目,同時也被列為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氫加二氧化碳制甲醇技術研發(fā)與示范”項目。
據介紹,項目通過采用新型復合吸收劑和改性銅鋅鋁催化劑,結合多級低品位熱能梯級利用技術,實現了燃煤電廠鍋爐煙氣中高效二氧化碳捕集和制甲醇。運行期間,項目二氧化碳平均捕集率大于95%,最高捕集率超過99%,氫氣和二氧化碳轉化率大于99%,甲醇選擇性大于99%。
項目的創(chuàng)新點在于,通過建立燃煤電廠煙氣捕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制甲醇工藝,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能夠實現大規(guī)模二氧化碳捕集制大宗化學品產業(yè)鏈。同時,針對煙道氣流量大、二氧化碳濃度較低的特點,項目采用新型吸收劑,提高吸收反應速率和降低能耗。此外,結合外三電廠廣義回熱技術,項目采用夾點技術對換熱網絡進行過程能量綜合優(yōu)化,實現蒸汽能源的梯級化利用。
該項目是華東理工大學和申能股份“產學研用”跨行業(yè)戰(zhàn)略合作成果。華東理工大學研發(fā)團隊表示,這一“校企合作”模式的開創(chuàng),將有力推動煤電機組煙氣二氧化碳資源化和能源化利用,為火電行業(yè)綠色低碳轉型引領示范和踐行國家“雙碳”戰(zhàn)略作出積極貢獻。
燃煤電廠煙氣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萬噸級裝置 華東理工大學供圖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