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納米纖維處理廢水
在李嘉誠基金會投資的七個科技創(chuàng)業(yè)項目中,三家綠色科技公司同臺,引來環(huán)保界人士注目。其中一家名叫NanoSpun,來自以色列,主力研發(fā)廢水生物處理技術,可處理已有污染。
NanoSpun在推介會上介紹的廢水生物處理產品,是他們首批推出的產品,借助納米科技,以生物方式處理水、廢水和溢油。
據(jù)其官網介紹,水及污水處理產品的關鍵技術,是在智能雙層中空纖維的多孔凈化面料中,有效封包生物活性元素。歐哈德在推介會上說,NanoSpun的產品可以做到幾近乃至完全沒有能耗。
Nano意指“納米”,Spun譯為“紡織”,二詞的組合指向NanoSpun公司的技術精髓:利用微納尺度的多孔纖維材料,增強特定的生物過程。他們致力于以靜電紡絲(electrospinning)技術制備微納纖維,推動智能纖維平臺的發(fā)展。
“這是個多樣化的技術平臺,可按不同行業(yè)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特定纖維。”公司創(chuàng)始人兼CEO歐哈德(Ohad Ben Dror)向筆者如此解釋“智能纖維平臺”。
作為高效的水處理技術之一,膜技術廣泛應用于海水淡化、給水處理、污水處理等領域。而靜電紡絲技術可連續(xù)制備直徑短至幾納米的纖維,因其直徑小、孔多、比表面積(指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大,去除雜質高效,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質量頗佳的膜材料。
然而,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制備納米纖維,產量通常較低,因而難成規(guī);a。歐哈德坦承這是一大挑戰(zhàn),但未來總有技術可以解決。
NanoSpun最初的技術靈感,起源于與美國麻省理工齊名的以色列理工學院,團隊成員多來自此校。公司產品線現(xiàn)已拓至智能包裝、紡織物和醫(yī)療器械,其技術可為眾多產業(yè)提供不同納米結構的應用產品。
Nanospun現(xiàn)有12名員工,年內計劃增至20人。歐哈德透露,公司仍在投入研發(fā)技術,尚未盈利,但已獲多個國家的政府支持。維港投資是于2013年年中正式注資該公司。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