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礦廢水中殘留黃藥處理技術及機理研究進展
摘要:選礦廢水中殘留的黃藥毒性較強,蓄積在尾礦壩中或排入天然水體中都會對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危害性。作者分析了選礦廢水中殘余黃藥對環(huán)境中常見生物的危害,總結了主要的黃藥處理方法、凈化機理,指出了這些方法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黃藥處理技術今后的研究方向。
關鍵詞:選礦廢水;殘留黃藥;廢水處理
黃藥(黃原酸鹽)是硫鐵礦、有色金屬礦浮選生 產中最常用的捕收劑,也是一種魚類胚胎的致畸劑,且誘發(fā)的畸形率高,具有致命性。李辛夫曾用黃藥 對泥鰍胚胎發(fā)育進行毒性實驗.發(fā)現(xiàn)黃藥質量濃 度>O.18 mg/L時能引起卵黃囊吸盡期仔魚的死亡, 質量濃度>O.32 mg/L時能誘發(fā)畸形。黃藥對動物和 人的毒害主要表現(xiàn)在對神經系統(tǒng)和肝臟等器官的損 害。對肝臟的損害主要是由于黃藥與金屬離子的反 應產物易在肝臟中積累.長期下去會導致肝臟病變; 對神經系統(tǒng)的損害主要是由于進入動物或人體內的 黃藥在微酸性條件下被分解.所得產物之一—二硫化碳屬疏水親脂的非極性物質,可通過血腦屏障 進入大腦,使神經系統(tǒng)產生病癥。此外,黃藥具有 惡臭,即使殘存量極少,也可使水質發(fā)臭,導致水域 中魚蝦減少,魚體變形,魚肉有異味且不宜烹調,并 嚴重影響附近水域的生態(tài)平衡。選礦過程產生的大量含黃藥的廢水無論被蓄積在尾礦壩中還是排人 天然水體中.都會對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產生一定的危害。
1 黃藥主要的處理方法及凈化機理
目前,國內外關于選礦廢水中殘留黃藥的處理 方法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物理化學法,包括自然曝 曬法、酸化分解法、化學氧化法、鐵鹽混凝沉降法、離 子交換吸附法等,另一類為生物法。
1.1 自然曝曬法
詳細內容請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詳細的內容,請點擊下載 201301071314399508.zip
下載該附件請登錄,如果還不是本網(wǎng)會員,請先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