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指數逐年下降 廣州減排有何“大招”?
11日,國家環(huán)保部部長陳吉寧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記者見面會上表示,去年珠三角整個區(qū)域全年的PM2.5濃度達標,珠三角作為國內經濟高度發(fā)達區(qū)域,一直以來也深受污染困擾,重點區(qū)PM2.5濃度達標,增加了治污信心。
廣州地處珠三角中心位置,在珠三角乃至全國扮演綜合交通樞紐角色,珠江東、西岸密集車流往來必須經過廣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廣州減排壓力大。作為減排主力軍,廣州憑什么呢?
數據最近三年廣州PM2.5濃度逐步下降
珠三角去年PM2.5濃度達標,絕非偶然,廣州早在20年前便監(jiān)測PM2.5微細顆粒。
1995年,廣州市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站曾將市中心人民中路某小學作為PM2.5監(jiān)測點,與當時還處于郊區(qū)的華南師大附小進行對照,這一次監(jiān)測時間長達兩年。2003年,廣東省氣象局在如今番禺南村碧桂園的地址建了我國首個霾觀測站。
廣州市從2012年開始正式發(fā)布PM2.5數據,其時距離首次正式監(jiān)測已有17年的跨度。近期發(fā)布的《空氣質量評估報告(二):中國五城市空氣污染狀況之統計學分析》中提到,廣州近三年的PM2.5濃度年均值和中位數濃度在2015年首次低于40微克/立方米,而在1995年人民中路的首個監(jiān)測點PM2.5的數據則顯示,當時PM2.5年平均數值是160微克/立方米。
記者翻閱廣州市環(huán)保局最近十年環(huán)境質量通報了解到,從2006年開始,廣州每年優(yōu)良天數占比超過90%,2006年為334天,占全年的91.5%;2007年為332天,占91.23%;2012年是近十年優(yōu)良天數最好一年,為359天,占98.4%。
但是從2013年開始,廣州環(huán)境空氣質量衡量指標在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PM10的基礎上,增加了PM2.5、臭氧、一氧化碳和酸雨。從最近三年的數據看,2013年、2014年和2015年,達標天數分別為260天、282天和312天。
其中,2012年,廣州PM2.5年平均濃度為53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環(huán)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0.51倍,比2012年上升3.9%;2014年PM2.5平均濃度為49微克/立方米,超出二級標準0.40倍,比2013年下降7.5%;2015年為39微克/立方米,超出二級標準0.11倍,比2014年下降20.4%。
這些數據顯示,最近三年廣州PM2.5年平均濃度逐步下降。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去年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過,從理論上講,廣州全年80%的晚上是看得到星星。
治理“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四管齊下
記者見面會,陳吉寧總結說,珠三角從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開始系統研究大氣污染治理,進行產業(yè)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調整、加大污染治理,珠三角這個經濟高度發(fā)達地區(qū)取得成效,增加中國解決霧霾決心和信心。
記者梳理公開報道和資料發(fā)現,珠三角地區(qū)與廣州很早就進行了空氣污染減排治理,減排“包產到市”。
“十一五”期間,廣東省提出了珠三角區(qū)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管理機制。廣州每年均有主要空氣污染指標上減排任務量。2006年廣州市工業(yè)用煤1881.25萬噸,比2005年減少82.86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2.48萬噸,比2005年減少2.02萬噸;2010年是廣州亞運年,減排任務更重,當年二氧化硫年排放總量從2004年的18.5萬噸下降到8.46萬噸,降幅54.3%,全市所有火電企業(yè)完成降氮脫硝工作,形成了5.66萬噸/年的氮氧化物削減能力。
2015年,廣州市環(huán)保局正式對外發(fā)布了廣州PM2.5源解析的權威研究結果。9類排放源對廣州PM2.5影響較大:機動車尾氣、燃煤、工業(yè)加工制造、生物質燃燒、揚塵、城市生活面源、農業(yè)面源、自然源等。
公開資料顯示,廣州近十年減排主要集中在“減煤、控車、降塵、少油煙”上。在能源結構調整上,廣州最近十年不斷關停污染企業(yè)、對電廠等二氧化硫排放大戶進行脫硫。目前,天河區(qū)、番禺區(qū)、越秀區(qū)、蘿崗區(qū)、海珠區(qū)、黃埔區(qū)、荔灣區(qū)率先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區(qū)”劃定,越秀、海珠、荔灣、天河四個中心城區(qū)成為“無燃煤區(qū)”。
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今年要在全國全面實施燃煤電廠超低排放和節(jié)能改造。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建華告訴記者,2013年廣州在全國率先運用低低溫靜電除塵法,對燃煤機組尾氣進行超低排放環(huán)保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粉塵的排放消減70%以上。也就是說,燃煤發(fā)電可以比用天然氣更潔凈。
此外,廣州大力推廣環(huán)保公交。全市公交車、出租車更換LPG燃氣,率先對汽車執(zhí)行國Ⅲ、國Ⅴ標準;2011年開發(fā)黃標車“沖禁令”自動識別抓拍系統;2014年,出臺鼓勵提前報廢黃標車獎勵政策,全年共淘汰黃標車及老舊汽車8.7萬輛。
油煙控制上,廣州十多年前便要求餐飲店安裝油煙設施、改用清潔能源,后來還借鑒港澳先進經驗,開展油煙污染綜合整治試點;2013年全市開始對572臺鍋爐完成淘汰或改燃清潔能源任務。農業(yè)面源治理上,2013年完成10個規(guī)?;笄蒺B(yǎng)殖場污染治理工程。
廣州市環(huán)保局局長楊柳介紹,廣州在“十三五”期間的空氣治理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有序的大氣環(huán)境空間管控格局;空氣質量優(yōu)良天數比例不低于86%;PM2.5年均濃度不超過30微克/立方米;臭氧污染得到有效改善。
■連線代表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
城市間聯防聯控經驗值得推廣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王筱虹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說,作為在珠三角生活的人來說,我們深有感受,天越來越藍,空氣質量越來越好。她認為,廣東過去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一是提早調整產業(yè)結構,對污染源總量削減貢獻很大;二是廣州等珠三角城市從長期環(huán)境管理的角度考慮,出臺了一些比國家標準更嚴的措施,對污染嚴加控制,三是珠三角區(qū)域之間實行減排聯防聯控。
“珠三角治污的一些手段和管理理念,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但各個地方要根據自身特點來實施。”王筱虹認為,各地的污染源成分不同,要注意抓主污染源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關鍵是持之以恒,根據污染成分的變化動態(tài)來實施調整,同時要注意對環(huán)境影響進行跟蹤評估并自我修正。”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