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鑒國際經(jīng)驗,拓寬垃圾處理思路
廣州正在推進垃圾分類攻堅戰(zhàn),實現(xiàn)“年底前力爭合格達標社區(qū)達80%”的目標緊迫性顯而易見。這一目標能否實現(xiàn),怎樣爭取垃圾分類的最佳效果并確保其可持續(xù)性,無疑是一道難度極大的考題。
垃圾分類處理是世界各國大城市面臨的共同課題。連日來,《新快報》刊發(fā)記者遠赴德國、巴西、南非等國實地考察報道,采集的垃圾分類“他山之石”,尤其是垃圾分類社會化運作、分揀精細化和提供“綠色崗位”等經(jīng)驗,或可為廣州提供有益的參考。
在垃圾必須分類以實現(xiàn)減量和再利用的共識之下,如何組織運作就是首要問題。德國柏林、巴西圣保羅、南非德班等城市無不是走市場化之路,政府、企業(yè)、民間組織等各方力量協(xié)力。德國很多城市垃圾收集、運輸和處理完全委托給私有企業(yè),或者將環(huán)衛(wèi)局改組成“國營公司”運作。巴西圣保羅民間組織的22家“合作社”領導著垃圾細分的主力軍,使其垃圾分類甚至早已超過發(fā)達國家。
不難看到,讓垃圾分類、利用走上良性的軌道,繞不過政府責任擔當及其與民間利益的分配、平衡問題。巴西圣保羅市政府給民間“合作社”支付場地費,并提供垃圾運輸車。南非德班垃圾分揀引入企業(yè)參與,門檻低,每年僅需繳納一定的管理費。這些措施的一個基點就是讓利于垃圾分類企業(yè)和社會組織,實現(xiàn)垃圾分類、處理、利用的良性運作。
相比之下,廣州垃圾分類依然是政府一方獨撐的格局。此前曾有一些企業(yè)嘗試介入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卻無從下手。特別是受限于政策扶持缺乏等因素,難以施展拳腳。毫無疑問,垃圾分類的社會力量參與不可或缺,且最有效又能兼顧社會效益的途徑就是市場化運作。
垃圾分類能否有效推進的另一個重要的前提,是對垃圾利用價值的正確認識;“垃圾就是錢”、“每座垃圾堆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富礦”等認識,國外城市垃圾回收種類精細劃分,再利用率高,甚至“供不應求”,垃圾利用形成賺錢的行業(yè),引發(fā)眾多企業(yè)參與競爭。德國柏林等城市實現(xiàn)廢棄包裝材料九成回收利用,僅一成被送去焚燒發(fā)電。而到2016年將現(xiàn)垃圾回收率2%提高到10%,已成為巴西圣保羅既定的目標。對垃圾價值的認識,還有一點就是解決就業(yè)。國外城市視垃圾分類回收為“綠色崗位”。巴西圣保羅市通過成立合作社,讓單打獨斗的垃圾回收者聯(lián)合起來,為上千人提供工作和收入,輸送政府福利,其意義已經(jīng)突破了僅是解決垃圾出路問題的層面。
誠然,垃圾處理采取焚燒方式是最簡單、快捷的事。或因如此,廣州籌謀破解“垃圾圍城”難題之策,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對焚燒過度依賴、“一燒了之”的觀感。多個垃圾焚燒項目緊鑼密鼓籌劃上馬,或有“快刀斬亂麻”的考慮,且可見的是焚燒發(fā)電有利可圖。然而,必須看到垃圾“變廢為寶”,焚燒未必是垃圾利用的唯一或最佳選擇。即便要焚燒,垃圾精細分類也是減少污染的先決條件。在端正認識的基礎上,垃圾分類的有效激勵措施同樣重要。德國城市定期上門回收包裝有“綠點”標志的垃圾免費,巴西圣安德雷市對市民拿來廢棄食用油給予派肥皂回饋以減少污染下水道,南非德班市請社會組織在填埋場運營“種樹項目”,打破了政府與居民沖突的僵局,使政府、社會組織及周邊社區(qū)居民均成為受益者。這些激勵措施比強硬的政策更能有效解決垃圾分類的難題。
概而言之,垃圾分類利用大有文章可做。廣州要求得垃圾分類順利推進,還須拓寬思路,大膽借鑒經(jīng)驗。如果僅僅在垃圾收費,甚至微薄的垃圾袋該誰掏錢上計較,不愿走市場化之路,不讓利于民間,再加之沒有激勵市民主動分類的措施,恐難免欲速而不達。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http://www.tanger168.cn/gtech_pic/images/images/qrcode_for_gh_7f21ccef0be4_430.jpg)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