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類嚴格回收復雜
第一次到日本的游客肯定都會覺得這里天藍水清,城市一塵不染,路上基本見不到任何的垃圾紙屑,“干凈”或許是他們對于日本的第一印象。但是,40年前的日本也曾深受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和城市垃圾困擾。日本政府經(jīng)過幾十年的努力,加上國民的高度重視,才使得日本的環(huán)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干凈的環(huán)境也成了日本的一張名片。
日本東京一家便利店前的分類垃圾桶
日本東京品川區(qū)印發(fā)的垃圾分類新方法
垃圾分類嚴格精細
從20世紀70年代起,日本開始實施垃圾分類。起初,只分可燃和不可燃垃圾,但隨著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技術的發(fā)展,垃圾分類也越來越精細化。據(jù)記者在東京生活的經(jīng)驗,日本的垃圾大致分為八大類。第一種是可燃垃圾,比如廚余垃圾、衣服、橡膠制品、革制品、雜草等。第二類是不可燃垃圾,比如餐具、廚具、玻璃制品、燈泡、小型家電等。第三類被日本人稱為粗大垃圾,顧名思義就是比較大的垃圾,比如自行車、桌椅、沙發(fā)、微波爐、烤箱、高爾夫球桿等。第四類是不可回收的垃圾,比如水泥、磚瓦、農(nóng)具、滅火器、廢輪胎等。第五類是塑料瓶類,比如裝飲料、酒類、醬油等的塑料瓶。第六類是可回收塑料類,比如商品的塑料包裝袋、牙膏管、洗發(fā)水瓶子等。第七類是有害垃圾,比如干電池,水銀式體溫計等。第八類是資源垃圾,比如報紙雜志、硬紙箱等。
如此細致的垃圾分類,足以讓沒有分類習慣的人頭疼半天。然而,日本垃圾分類的精細化遠不止如此。比如,扔塑料瓶也不只是把塑料瓶收集起來扔掉那么簡單。首先,瓶蓋要擰下來單獨扔掉,同時瓶身上的塑料標簽也要撕下來單獨扔掉,最后要用水將塑料瓶內(nèi)的污漬沖掉,然后踩扁,單獨裝入透明的塑料袋中再扔,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扔塑料瓶的過程。再比如,現(xiàn)在點外賣帶回家吃的越來越多。在日本,若你在便利店買了快餐等帶回家吃,吃完以后,不能把所有垃圾都直接放在塑料袋中一起扔掉,而是要把用過后的塑料包裝都洗凈、分類,才可扔掉。
在日本,粗大垃圾不僅不能賣錢,反而要花錢去處理。日本人必須把粗大垃圾搬到指定回收點,而不是放到平時扔垃圾的地方。不僅如此,還要事先購買處理券。處理券在便利店即可買到,粗大垃圾的大小決定了處理券的價格,一般從二百日元到數(shù)千日元不等。如果買的處理券金額不夠,垃圾收集員會貼上一個寫有未被收集理由的便簽,這時要再去便利店補齊處理費金額,才算完成扔粗大垃圾的所有環(huán)節(jié)。
垃圾回收有詳細時間表
日本不僅垃圾分類有著嚴格的要求,分類后的回收也是異常復雜。無論是垃圾收集日,還是具體投放時間,都有嚴格的規(guī)定限制,如果錯過了規(guī)定日期的指定時間,就只能將垃圾存放到下一個收集日收走。因此,許多日本家庭都按照垃圾劃分種類,在家里準備了相應數(shù)量的小垃圾桶,里面套上指定的垃圾袋,在日常生活中扔垃圾時就完成了垃圾分類,這樣一到具體收集日時,便可輕松將垃圾扔掉。
有一些外國游客說,日本干凈是干凈,就是扔垃圾太不方便了。確實,到過日本的人都不難發(fā)現(xiàn),日本的街道上幾乎沒有垃圾桶,一般只在便利店門口和自動販賣機旁邊設置公共垃圾桶,或者舉辦大型活動時設置臨時垃圾桶。這其實是變相地敦促日本國民將垃圾帶回家,進行分類處理。
據(jù)了解,日本有的行政區(qū)會在年底給每一家住戶送上第二年的垃圾投放“年歷”,上面配有各種類別垃圾的圖畫,幫助市民進行垃圾分類。此外,在這個“年歷”上,每個月都會用不同顏色來注明垃圾收集日的信息。即使沒有這個“年歷”,居民也可以通過市報、政府官方網(wǎng)站等方式,了解到垃圾收集日的具體信息。
記者的一位朋友住在東京吉祥寺附近,他那兒的垃圾收集日期十分嚴格,每周一收集可燃燒垃圾,每個月的第一個、第三個星期二收集不可燃燒垃圾,每周三收集塑料軟瓶、其他塑料容器包裝,每周四收集可燃燒垃圾,每周五收集瓶子、空罐、舊紙張、舊衣服及有害垃圾。他告訴記者,這是他住的吉祥寺南町的垃圾收集“年歷”,而附近的本町、北町等區(qū)域又有著不同的收集日期。
嚴苛的法律約束民眾
如此煩瑣的垃圾分類和投棄程序,如果只是以道德來對公民進行約束,恐怕是難以全面落實的。因此,日本政府和民眾的高度重視是一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是另一方面,后者可以更有效地對國民進行約束。日本關于垃圾分類的法律條文之多,量刑之重,在世界范圍內(nèi)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實際上,日本的相關法律并沒有太長的歷史,1970年日本制定了《廢棄物處理法》,1995年又制定了《容器包裝再循環(huán)法》,1998年制定了《家用電器再循環(huán)法》,2000年制定了《食品循環(huán)資源再生利用促進法》等等。
據(jù)記者了解,市民一旦被舉報違法,將受到嚴厲制裁。比如,在馬路邊亂扔垃圾被“抓現(xiàn)行”,會被處以10萬日元罰款(約合人民幣6500元);在垃圾收集區(qū)亂扔垃圾,處罰則更嚴厲。根據(jù)《廢棄物處理法》第25條14款規(guī)定:胡亂丟棄廢棄物者將被處以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1000萬日元;如果胡亂丟棄廢棄物的是企業(yè)或社團法人,將重罰3億日元。
記者在日本的街頭還看到過相關的宣傳畫,警告不法丟棄垃圾者可能會遭到什么處罰。例如,要求公民一旦發(fā)現(xiàn)亂丟廢棄物者,需立即向所在地區(qū)的區(qū)役所或警察署舉報。據(jù)日本媒體報道,東京、長野等地都發(fā)生過亂扔垃圾被罰款甚至遭起訴的案例。正是這一系列嚴苛的法律,像“緊箍咒”一般約束著日本國民,讓他們時刻不敢對垃圾處理掉以輕心。
環(huán)保意識從娃娃抓起
日本人對如此繁復的垃圾分類、處理原則熟記于心,且又身體力行,除了法律和罰金的約束之外,還要歸功于從幼兒園就開始的環(huán)保教育。記者家附近有一所幼兒園,中午經(jīng)常可以看到很有趣的一幕,就是小朋友們排隊扔垃圾。記者詢問后得知,學校提供的午餐中時常有瓶裝牛奶,奶瓶的紙質(zhì)瓶蓋上有層塑料紙,小朋友喝完牛奶后,要將紙質(zhì)瓶蓋和塑料紙投入不同的垃圾筐,將玻璃奶瓶放在水桶里洗干凈,然后倒放在指定的筐子里晾曬。日本環(huán)境保護教育之細微,由此可見一斑。
記者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日本讀小學三年級,她告訴記者,孩子的社會課就是講垃圾分類及再利用,孩子回家后就說以后要嚴格按照課上講的對垃圾進行分類,她覺得特別有意思。據(jù)了解,日本從幼兒園到高中期間,學校會定期組織學生參觀當?shù)氐睦幚韽S,不僅僅是日本小學生,就連許多來自外國的學生團訪問日本時,日方都會組織他們參觀垃圾處理廠。一方面,這是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有環(huán)保意識;另一方面,高效的垃圾處理模式,也是日本人引以為傲的地方。
在日本,盡管不按規(guī)定亂扔垃圾的情況并非徹底絕跡,但是在長期的法律懲治、宣傳教育和輿論監(jiān)督下,公民能夠自我約束,使得日本將垃圾分類做到了極致。同時,伴隨著垃圾分類的觀念深入人心,日本民眾也把按照規(guī)定對垃圾進行分類和投放、正確使用垃圾袋等,作為評判公民道德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標準。
隨著中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和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許多環(huán)境問題也日益顯現(xiàn)。治理環(huán)境問題,可以學習鄰國在治理環(huán)境方面的先進經(jīng)驗。首先,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形成約束公民行為的具體標準,并建立起激勵與約束相互促進的機制,獎懲并舉。其次,制定科學可行的垃圾分類標準,既要方便居民分類處理,又要兼顧垃圾處理的方便。再次,對公民進行系統(tǒng)的垃圾分類教育,培養(yǎng)垃圾分類意識從娃娃抓起,將垃圾分類深深植入每一個公民的心中。最后,國家還要加大在垃圾處理上的投入,不僅要不斷提升垃圾處理技術,更要鼓勵民眾綠色生活,形成全社會共識。我們近鄰可以做得好,我們沒有理由做不到。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huán)保網(wǎng)”